106能源系亮點發展方向(系主任:張祐維106.12.4.)

名稱:精進整合智慧橘綠科技教研量能

   一.計畫目標

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是台灣未來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美、日、中國均將這些科技發展列為近五年短期到未來三十年長期國家重點科技發展。台灣能源政策亦規劃未來這些能源將逐漸取代全台灣20%(~10 GW)現有的石化能源與核能。儲電技術是再生能源發展中維持電網穩定、電網電能調配的必要元素。台灣迫切需要進行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儲電技術等等綠色能源人才的培訓工作。本校發展橘綠科技(i2GO Tech)以創新設計及智慧管理推動橘色(健康科技及轉譯醫學業)與綠色(永續潔淨環境)科技發展方向。未來五年將以能源科技、智慧製造、轉譯醫學及產業鏈結為特色發展主軸,並精進整合智慧橘綠科技跨域學程之專業人才培育,以提升人才技術與研究能量。

  1. 推動策略
  2. 落實與深化整合智慧橘綠科技學程

本校自有iGO Tech學研聚焦主軸以來,各院系所在『研究』執行、『教學』規劃,乃至於『研究』與『教學』互補整合上,多有耕耘。以全校性iGO Tech推動來說,計有:iGO跨領域特色學分學程,iGO創意競賽、專題競賽,iGO研習活動等。

為順利推動橘綠科技之教研特色,本校除訂定相關規定獎勵教師研提計畫,並規劃智慧橘綠科技(i2GO Tech)相關課程,跨領域整合並對應六大能力指標,側重於特色學程能力指標之展現,以深化智慧製造,整合能源科技與醫學工業領域,建立跨院學程與轉譯醫學學程,培養全方位跨領域專業人才。

  1. 建立跨領域整合型學習場域

綠色能源科技,包括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儲能技術電動車生質能

綠建築節能技術等等,它所涉及的領域由原材料、關鍵組件的製作、設施本體(如風力機太陽光電陣列電池組生質能反應器電動車)與系統設計及組裝,到電網連結與智慧電能管理與能源調配等等。這涉及上、中、下游的產業鏈與學門。必須結合機械工程學系(所)、材料與科學工程系(所)、電機工程學系(所)、資訊管理學系(所)、化學工程學系(所)、能源工程系(所)、建築系(所)、資訊工程學系(所)等等師資與課程開設系列課程。整合本校各院系所,鏈結本校教學醫院及智慧橘綠科技(i2GO Tech)之產學合作場域,開創大學與醫院端、企業端合作模式,積極精進醫研跨域合作及產學合作,建立學生跨域實習機制及標竿參訪,以強化本校具體特色。

   二.執行方案  

  1. 能源科技整合
  2. 本校已成立能源研究中心,105年獲得計畫補助金額達900萬元,未來五年將致力整合院內能源專長各系師資進行教學與研究,發展各能源系統之整合開發等。105年透過能源中心運作,分別與漢肯、受興等產業執行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與國家通訊委員會合作建立基地台燃料電池不斷電系統。接受工研院、核研所委託進行鋁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研究。參與科技部計畫與清華大學、中央大學、中正大學合作開發鋅空氣電池元件技術。與中央大學、元智大學、大同大學合作參與教育部能源教育儲能分項磨課師教材開發工作。

近期內將整合院內能源專長各系師資、建立能源專業人才課程地圖進行教學與研究,發展各能源系統之整合開發等。在硬體設施方面建置(1)太陽能發電系統之儲電及供電網之教學示範教室,(2) 建置風力能發電儲電及供電網之教學示範教室,(3) 建置燃料電池發電儲電及供電網之教學(4) 推廣建置太陽能及風力能發電及供電到各地之教學示範教室。

 

  1. 開設醫學工業領域學程(院級)

105學年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成立『理工科技轉譯醫學』學程,共同培育醫學與工程跨領域之碩士班學生,並於106年設置工程科技轉譯醫學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共同指導轉譯醫學相關研究。未來五年本校將結合學校政策,與已簽約合作醫院積極推動醫療產業與材料相關領域之課題。

  1. 開設智慧製造課程(院級)

為了落實智慧製造技術的教學,擬定推動之課程包含兩門理論課程:「製造聯網整合技術」及「智慧製造技術」、兩門實作課程「問題導向專題實作(一)」及「問題導向專題實作(二)」。

  1. 建立跨院學程(校級)

致力智慧橘綠科技建立跨院「設計管理學分學程」,學生專題或創意競賽並以i2GO Tech為重點主軸之一,鼓勵跨院合作,將教學與實務專題接軌至智慧橘綠科技。強化產學合作,建立學生實習及參訪機制。


  1. 時程規劃

策略目標

執行方案

推動時程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精進整合智慧橘綠科技教研量能

落實與深化整合智慧橘綠科技學程

能源科技整合

整合院內能源專長各系師資

進行教學與研究,發展各能源系統之整合開發等

開設醫學工業領域學程

結合學校政策,積極推動醫療產業與材料相關領域之課題

建立跨領域整合型學習場域

開設智慧製造課程

落實智慧製造技術的教學

推動理論課程「製造聯網整合技術」及「智慧製造技術」;實作課程「問題導向專題實作(一)」及「問題導向專題實作(二)」。

建立跨院學程

建立跨院「設計管理學分學程」

強化產學合作,建立學生實習機制。